台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美容科-三年26班號鄧郁妡
指導老師: 張翠蘭  
書        名: 紅鞋子
作        者: 葉石濤
譯        者:  
出版單位: 春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0年2月
版        次: 初板

內容

(一)內容簡介:

不管是戰前的日本殖民統治亦或光復後的國民黨統治,台灣民眾所受的教育都是以統治者的利益為前提的制式教育。而日據時代的皇民化教育主要目的在於摧毀台灣民眾在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共同締造的思想文化、生活模式。在有形無形中徹底消滅了台灣民眾的歷史的共同生活意識。然而,這兩種異質的教育充其量只是發揮了工具性的效用,在廣大的台灣社會,每一個家庭裡,透過傳統的生活方式,自幼吸收了根深蒂固的台灣是一個共同命運體。也許用歷史的、文化的、思想的角度可以闡釋或記述這台灣人代代相傳的傳承。

(二)我的心得:

在日據時代的台灣,生活非常卑微,日本人總是以權利、官階壓制了台灣人,並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由於這些外來的統治政權都是強而有力而且相當有高效率的,所以台灣民眾的共同生活意識不但未見茁壯,反而有萎縮現象。

歷史裡記載了日本人的「皇民化運動」只要是要以權利改變台灣民眾的生活習慣及認知,儘管當時的人們並不同意,但在權利的統治下也只好照做。當時日本人的差別待遇雖然也引起台灣民眾的不滿及衝突,但,儘管如此,台灣民眾仍然是百依百順的聽從日本人的指揮及領導,很少有人敢出聲談判。從書中的各種小故事中發現了,所有的共同點都是差別待遇及日本人的霸道和利益。從教學到工作到權益,無不是日本人優先,而台灣民眾在強權壓制下也只好服從。這點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絕不允許,畢竟我們已是平等,民主的國家。這本書,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刻苦生活、人們的無奈辛酸,日據時代的台灣,貿易往來還不頻繁,人們的經濟相對的不繁榮,然後工作與薪資的不成正比,使得生活更為艱辛。「紅鞋子」重敘了日據時代台灣生活的現實,重新反映出現在民主權益、平等的重要並與當時的差別待遇形成對比。大致而言,小說裡面的「我」屬於沒落的地主階級,但卻能從台灣島中心反思世界與台灣的各種接觸。書中的每篇故事都是曾經歷過日據時代的人們所會遇到的真實事件,即使是無聊的瑣碎小事,在當時都覺得是很重大,值得紀念,亦或覺得幸福。

「紅鞋子」雖然是本以多個短篇小說編製成的書,但說的卻是真真實實在日據時代所發生的故事,從未經歷過那段時光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都能想像當時的情景,以及時代改變的艱苦,對於曾經歷過的人們我想這也是另類的一種學習、檢討,若是沒有日本人的統治我想現在大家不會吃的了苦,不會因為政權的改變而有了更好的紀律,當時的日本也許方法錯誤,但卻也成就了現在台灣人民的經濟變遷及政權管理。歷史上的錯誤是我們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一個範本,從中改變成最好最具效果的方法,才能使一個國家越來越進步,平等。
對於未來會發生的事我們無從得知,只能慢慢改變,慢慢進步。好的政權促使人們自我管理,促進國家的成長。也許有一天台灣又會再度被統治亦或是再度陷入經濟危機,但知足於目前的現況我想就是最好、最幸福的人。因為我們享有的平等權利,更保障了我們的生活。即使遇到了現實的挫折,也不應該放棄,只要還有機會就該勇於嘗試,試著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的路,是現在我們所享有的一種福氣。

(三)問題討論:

看這本書的第一頁開始,我才驚覺到,原來我們是如此的幸福。因為我們從未在戰爭中長大,從未經歷過苦難的生活,所以才會對這世界還充滿著不公平的眼光。現在的我們都病了,不懂知足、不懂感恩,促使我們更加貪婪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有時候當你不滿足的時候就想一想,以前的人們是怎麼過日子的,是怎麼面對每一個充滿危險、恐懼的生活。

「紅鞋子」使我領悟,使我更加珍惜了現在的時光,我不害怕明天的挫折失敗,我害怕的是自己遺失了感恩惜福的心。對於社會的改變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想想曾經吃苦的台灣人民,曾為戰爭犧牲的台灣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