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寶島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觀光科-三年20班號吳芳妤
指導老師: 劉桂榮  
書        名: 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From Far Formosa
作        者: 馬偕
譯        者: 林晚生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04/15
版        次: 出版十一刷

內容

(一)內容簡介:

馬偕博士帶著加拿大長老會的傳教任務來到了福爾摩沙也就是現今的台灣。他先到香港之後輾轉經過中國廣州、汕頭等地,最後才來到滬尾,現今的淡水。他將一生奉獻給了台灣,為了幫助台灣婦女相信主讓她們也能受到照顧,還娶了位台灣太太。不過在當時的台灣多是排斥外國傳教士,於是馬偕便有了個「黑鬚番」的稱號。此書可以說是馬偕傾盡一生之作,更可說是台灣重要的早期史料。詳細的紀實了當時的風土民情、地理、歷史、植物大觀、動物……等。以及與自己學生們發生的有趣事,還有與台灣人的互動,皆描述的歷歷在目。

(二)我的心得:

當初打算投稿參與比賽時,我在官方提供的好幾本書中,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便是此書。對於一個非常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來說,這本書非常有閱覽價值。尤其是在台灣早期史料有些缺乏的情況下,這本書每翻過一頁,都總會讓我驚嘆一聲。

為了幫上帝傳福音,馬偕離開了加拿大帶著長老會的傳教使命,遠渡重洋更幾經輾轉才來到台灣滬尾。
來到台灣,第一件要克服的是無非就是天氣。相比北美冬天的嚴寒以及冰雪紛飛,北台灣在冬天不會下雪還有雨季的到來,可能一連好幾周都無法看到太陽,屋內更是會充滿霉氣與溼氣。更別說夏季高熱所引發的瘧疾,就像瘟疫一樣能瞬間奪走好幾條人命,就連馬偕本身也「中標」過。所幸最後他服用了大量的奎寧,以及學生嚴清華的細心守候照顧,才得以痊癒。

書中清楚的記載了台灣早期植物和動物。根據前頁中譯者序,翻譯這些植物和動物可是讓他吃足了苦頭,畢竟一百多年前的事物要在現今找到正確翻譯與解釋困難比較高,尤其參雜了專業學名以及中文諧音翻譯,網路找不到就去翻台灣早期史料,在找不到就去找專業植物學的人,所以譯者我覺得也可以說是隱藏的第二位作者了。翻開對於植物相關的介紹,我才發現或許馬偕才是真正的台灣人吧!就算我這位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自愧不如他懂得這塊土地的美麗。

當看到一些平時比較沒有耳聞過的植物和動物。我就在想啊,這一百年中,台灣為了經濟發展,到底使這些「美麗的山居者們」搬走了多少戶了?讓我們現在的後代子孫再也看不見其蹤影了。即使我們現今努力去挽回,這些保育類動物們有些還是在一點一滴的消失。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力搶救這些即將消失的物種,重視保育,才不會讓後代再也看不見了。

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天氣需要克服,要融入當地就必須學習其語言。我是就讀觀光事業科的同學,相當了解學習外語有多麼重要。平常學習英文,堆積如山的文法規則以及單字認識就足以讓我忙得焦頭爛額。而馬偕卻能為了上帝的福音,主動去與一些當地居民試著溝通。雖然一開始總會有很多人一看見他就先溜之大吉了,但他以誠心去打動對方,漸漸地大家也越來越能接受他,每天小聊一兩句,每當馬偕有不懂的字詞語句,他都會立刻詢問意思並且記在小本子上。對比起來,我可真是懶散不已啊。所以我覺得或許學習外語最快的方式就是到當地生活融入當地的一切。現在我可要好好的效仿他學習的態度以及認真了。

而為了讓當時人民能夠接受西方教育,他更是蓋了「牛津學堂」也就是現今的真理大學,還為了方便醫治台灣人民蓋了「滬尾偕醫館」現今的馬偕紀念醫院。之後牛津學堂又增設女學堂,但是當時社會風氣多少還是受到傳統思想影響,即使學費全免,還補助交通費、提供吃住與衣著,前來報名者依舊在少數。因為當時女孩子需要幫助操持家務,男孩子則需農活養家。於是他選擇和於漢人的方式,讓聖經宣道婦們在傳教的每一站中,讓當地牧師選出適合人選去女學堂中受訓,而在當時有些宣道婦們拉著自己的女兒、媳婦甚至連親戚們也一同報名參學,那一期人數更是高達了八十人!幫助當地婦女以及少女教授西方開放以及達觀的教育,無疑是解救了當時被傳統禮教所束縛的女人們,讓她們有機會接受知識的洗禮。綜觀以上,我認為,或許馬偕才是值得被讚為「台灣國父」的人。更不用說他的兒子偕叡廉也克紹箕裘創辦了現今的「淡江中學」。馬偕,才是我們應該最為敬重的一位偉人。

(三)問題討論:

馬偕為了上帝的福音,不惜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當時人們排外,他卻能為了傳福音傳教的理想堅持下去,並且一步一步克服重重困難。門下學生更是日漸增加,來學堂求學的人也同樣與日俱增。而堅持他走過這些困難就是我們一直提到的「為上帝傳福音」。現今生活在各方面都很方便的社會,我們在成長後是否能如馬偕一般為了理想而堅持?不向困難低頭?不會因現實而放棄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