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的記憶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觀光科-三年18班號劉依婷
指導老師: 莊碧珍  
書        名: 海浪的記憶
作        者: 夏曼˙藍波安
譯        者:  
出版單位: 聯合文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2年06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人們漸漸仰賴著科技,已利用大自然來生存,但並非以與大自然建立友好關係為優先。身為蘭嶼達悟族人的作者終於決定離開台北回到家鄉,去當一個真正的達悟族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只在乎是否能出人頭地,根本就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乎那片汪洋。老人們坐在海邊數著日漸減少的船隻,某些不願意放棄的人們仍舊努力的出海捕魚,一切的一切只因為“他們了解海洋、海洋認識他們”。他們並不害怕在大海中溺亡,他們害怕的是自己已經年老,沒辦法再出海,更沒辦法教導下一代海洋的美好。土地被“外面”來的人踏髒,能耕種芋頭的田地也愈來愈小,老人們縱使十分氣憤,卻也莫可奈何。

(二)我的心得

在看完海浪的記憶之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達悟族的老人在自身已年老,年輕人也一個個離開島上,那種無力感,還有渴望下一代去認識海洋卻得不到回應的心情。這只是小小的一個動作,捉魚,煮給父親。但是在這一段中,作者所描寫的父親,思念兒子與孫子的感情,令人想哭,而作者的父親在喝了魚湯之後,竟然還和兒子說了“謝謝”,不只作者在書上說自己很驚訝,連我也感到十分不解。兒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吧?為什麼作者的父親還要感謝呢?是否是在他們無法見面的日子裡,兩人的感情又疏遠了一些?隔天作者便要回台灣,他父親想送他去機場,身體卻還是鬧著彆扭,他父親只好待在家中,望著兒子漸漸遠去的背影,等待著不知道又要經過多久,兒子下一次的返鄉。

海是這群海洋民族所有驕傲的源頭。

他們並不希望能有什麼文明的發展或是多大的進步,他們只要求能保有這一片海洋他們的一切。他們與海之間的或許就只僅次於母子間的親情,而身為海洋民族的達悟族,把海當成再生父母,畢竟,他們是離不開海這個生命源頭的。

海浪的記憶是以一位達悟族人的角度來寫著這群離不開海洋的原住民族群,對我們現代的這些生長在都市的人們來說,或許連出外去海邊玩的機會都少有。但是他們卻生長在註定要與海洋生活在一起的族群裡,並且註定要學會造船,捉魚等等,他們才得以生存下去。主食是芋頭、地瓜還有魚,沒有我們所吃的那些食物,這些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東西,也是必需品。還有,他們並沒有電視或者是電腦這種產品,應該說他們並不需要,他們只要從平淡但是卻又和諧的日子中,去尋找屬於簡單生活的幸福,或許就會過的比比高科技產品所帶給我們的樂趣還要在更開心的每一天了吧。

另外,作者也有寫到,老人們在無法捕魚之後,總是結伴的坐在海邊看著一天又一天的落日,無法和兒子同伴們一起出去捉魚,只能等待著他們出去捉完回來給自己吃,作者的父親在作者尚未回到蘭嶼生活時也過著這種生活,正因為他們不希望放下祖先所流傳下來的,“海洋之子”們的驕傲,所以他們也是一群有些頑固的老人們。作者的父母親相處的情形也十分有趣,明明就是夫妻的兩人,對話卻有如小孩子一樣可愛,一搭一唱著,為有些單調乏味的生活添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夏曼˙藍波安的用詞雖然並沒有多麼的艱深,雖然很好懂卻又添加了一些會讓你加深對海洋、對達悟印象的用語,並沒有刻意,他僅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寫下來而已。

平時我們所認識的達悟族就是捕魚以及傳統文化,因為這本書讓我更了解,在那個島中是有那麼多平凡、感人的故事,讓我知道不只是台灣這個本島的環境重要,而是全世界都要靠我們來維護跟保護它。

(三)問題討論

我們該用怎麼樣實際行動來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