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紀事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幼保科-二年20班號賴雅王亭
指導老師: 栗婉容  
書        名: 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Far from Formosa
作        者: 馬偕
譯        者: 林晚生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年04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這是馬偕博士描述台灣島嶼及子民的豐富記述,有別於一般宣教師的傳記或宣教實錄,也遠比當時前來福爾摩沙探險、考察旅行的報告書充實。文中曾提到(p.317):「南部的宣教是黑暗中的一盞燈,是上帝和真理的見證者,是帶福音給千萬人的使者。他們的宣教方式和我們不同,然而他們的精神是耶穌的福音精神。」馬偕,他是扭轉改變台灣社會的第一人。

(二)我的心得:

1791年,馬偕居住左拉在那裡孩子平時由父母在家裡教導聖經和教理問答,因此馬偕博士從小聽著母親唱著詩歌,總是令他既感動又安心,更是促使他立志成為一位傳教士。

然而馬偕選擇了美麗的福爾摩沙-台灣,剛開始馬偕博士有了冥茫的心情,但他看完聖經上的詩篇便有了勇氣,當馬偕博士在台灣傳教長達了二十九年,他在台灣傳教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嘲諷、辱罵,並不是一路順遂,而是充滿曲折,但馬偕博士卻依舊沒有氣餒,依然努力堅持下去,也積極融入我們台灣的生活風氣,他也在台灣娶了老婆還生下了三個小孩,從中我能體會到馬偕博士堅忍、強韌的性格,和永不放棄的精神,這些都是值得我去學習與省思的。

馬偕博士在書上將台灣的地理、地質、歷史、樹木、植物、花卉、動物都一一詳細的紀錄了下來,並且將我們漢人、平埔番、南勢番、生番的特性與生活習性都仔細描繪出來,可見馬偕博士對台灣的關懷與用心。就如書中所寫的:比台灣人更認同台灣的馬偕。

而馬偕博士在紀錄生番的生活中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因為他們是熱愛獵取人頭的獵人頭者,他們從小到大只熱衷於這件事,也逐漸成了一個榮譽,從不會感到厭倦也不會有愧歉,雖然對我們來說很令人不敢相信,但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正常不過的。在台灣,分布了許多族群,他們有很多不同的生活習慣與宗教,從馬偕博士書中所寫,每個族群中都有屬於他們獨特的風氣,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省思。

藉由這本書,我能看到馬偕博士的辛苦與笑容,馬偕博士將他二十九年來的經歷,都一點一滴的寫入這本「福爾摩沙記事-馬偕台灣回憶錄」,讓我更清楚明白到馬偕博士對我們台灣的付出,也讓我感受到馬偕博士那無私的奉獻,馬偕博士是一位真正偉大的傳道士,是值得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毅力。

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收穫是讓我更了解到台灣的歷史與各族群的宗教生活,以及牛津學堂的教學方式、基督教的思想……等,因為有了馬偕博士對於信仰的熱忱與注重實效的醫療、開明先進的教育理念、獨特的傳教觀念,才能讓我們更進一步明白到這些資訊。

馬偕博士都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台灣,因為傳教的因素讓馬偕博士認識了台灣,並了解台灣的風俗習慣,而馬偕博士也將他的座右銘「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都流傳給予了我們後代,也將牛津學堂、馬偕紀念醫院、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江中學都貢獻給台灣。在他無私的奉獻下,台灣有所了改變。

馬偕博士逝世後葬在美麗的福爾摩沙土地下,因為有了馬偕博士我們台灣才能有所改變,為福爾摩沙留下不朽的傳記。馬偕博士是扭轉改變台灣社會的第一人。

(三)問題討論:

是否有誰能放棄自己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台灣傳教,為台灣奉獻自己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