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的記憶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資處科-二年07班號姚力瑜
指導老師: 李又潔  
書        名: 海浪的記憶
作        者: 夏曼.藍波安
譯        者:  
出版單位: 聯合文學
出版年月: 2002年7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海平線起的第一道波浪是人出生的開始,每個人皆象徵屬於每一道波浪,而波浪的起伏便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際遇,有高潮、低潮隨著海洋的風,波波地移動到島嶼的四周沿岸,而後宣洩,或是消失,或是死亡。(p.31)

不規律的波浪永遠是他不曾細心欣賞的景色,就像大海不曾注意過他的存在。(p.127)

母愛的笑容被月光襯托著,有股難以形容的幸福,回憶淹沒了現實失去兒子的心痛,也暫忘了肉體的痛苦,回憶是她現在的醫生(P.140)
也許有很多的事不能用太多的話說,就像平靜的大海不用說話,人就會主動潛水抓魚。(p.155)


(二)我的心得:

臺灣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山區,而唯一居住在離島地區的原住民,他們就是蘭嶼的達悟族,生活以捕魚為主,賣芋頭為輔,他們相信海神,每次出海前總會在胸口前畫上十字架,回島嶼後便有儀式為他們慶祝。族人每天與海相依為命,男人下海補魚,或乘著拼板舟捕撈飛魚、或到山上砍材,達悟族將魚分成四類,分別為鬼頭刀魚、飛魚、男人魚和女人魚,男人魚是給男人吃的,而裡所當然的女人魚就是給女人食用,每到夜晚12點男人就出海捕魚到天亮,每天的生活作息與海洋息息相關。

居住在臺灣的我,對於海沒有特別的感情,關於海浪、關於風向僅能透過氣象局得知,有別於我們的達悟族靠著前輩們的指導,親身的經歷更能體會海洋的危險與美麗,每天前輩們總會聚在一塊分享彼此的往事,也順道教導晚輩海洋的知識與禁忌,因此當他們遇到翻船時也能很冷靜的處理,他們認為當浪拼命的把船隻往島嶼沖時就是一種試煉,和惡靈搏鬥的試煉。近年來臺灣的交通越來越發達,許多居住在臺灣的民眾也紛紛透過飛機和遊輪到蘭嶼觀光,帶動了蘭嶼的觀光產業,促使更多的達悟族人到臺灣受教育甚至留在臺灣本島工作,這些年輕人選擇離鄉來到臺灣為生活而工作,雖然失去了在海上划船捕魚的技能,失去了貼近大自然的機會,但假日時間回到蘭嶼也將臺灣教育傳回蘭嶼,日復一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臺灣科技帶回蘭嶼,也漸漸的改變了它的風貌。

老人的逝去帶走達悟人的傳統,帶走達悟人與海搏鬥的驕傲,帶走達悟人的文化,消失在這座美麗的島嶼。海不記得你的味道,浪不記得拼板舟的勇敢,殘餘在島上的是父母與長輩的思念,今後的蘭嶼只剩下年邁的長輩,念舊著當年的那些勇敢往事,和早晨排列在海洋上的拼板舟等著與惡靈搏鬥,島上的婦女回憶著當年織布的手藝,年輕人帶著臺灣本島的文化與思想回到蘭嶼,他們將會是改變蘭嶼的關鍵,由他們選擇傳承文化或引進新文化,有得必有失,引進的新文化可能使蘭嶼的教育更完整,也可能失去傳統達悟人的思考。

每個文化都有被保存的價值,我們應該努力維護屬於我們的文化,讓這些知識傳承到下一代。文化不只是歷史的象徵更是代表人們的信仰與禁忌,文化可以代表一個族群、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近年來的台灣不知已流失了多少的文化,客家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正一點一滴的消逝,目前學校正積極推動原住民語社,目的就是教導原住民學生學會自己的母語,如果連自己的母語都不會那更別談論要傳承文化了吧!客家文化被保留的部分多於原住民文化,高雄美濃正是眾所皆知的客家文化村,不僅僅保留了客家油紙傘也保留了客家飲食-粄條,如此特別的文化我們更應該努力保存。

(三)問題討論:

如何完整保留一個文化,並且可以把此文化的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