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鞋子閱讀心得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幼保科-一年23班號廖葳葳
指導老師: 鐘瑞芬  
書        名: 紅鞋子
作        者: 葉石濤
譯        者:  
出版單位: 春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0年2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本書以「家庭」為單位,記錄了日本皇民化時期,台灣人想甚麼?飲食如何?穿著又如何?年輕人如何談戀愛?怎樣去抵抗異國的壓迫以及他們和日本人如何相處等等生活細節。不過寫的似乎以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末期的故事較多。小說的背景是以古都台南府城為主。敘述大多以第一人稱「我」來發展,而這「我」乃屬於沒落的地主階級。戰前唯有屬於此階級的知識份子才具有較廣的視野,能從台灣導中心反思世界、中國、日本與台灣的各種接觸。

(二)我的心得:

這本書是我唯一看過的一本台灣文學叢書。原本我對這類書籍沒有太多的接觸,而且以我的年紀而言,對當時台灣被日本統治時的情況也一知半解,但看了這本書後開啟了我跟台灣文學的一段旅程。這本書是在敘述台灣被日本統治的時期所發生在民間的一些小故事。書中以短篇小說為主,每篇都描述到了當時的一些習俗及觀念,細細品味詳讀,還蠻精彩的,與生在目前富裕民主的時代的我們,其實是大異其趣。在很早之前,,雖然就有念過這段歷史,印象仍模糊不清。但看完這本書後,讓我了解到在異族統治下的生活是戰戰兢兢、甚至得吞忍委屈的唯唯諾諾,唯恐反而對自己不利。

在日據時代或者國民政府剛到台灣時,老百姓過得是艱苦的日子。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篇章莫過於【鐵門】這篇。內容提到有錢人家會裝鐵門或砌高牆以至有裡外之分,甚至象徵身份。然而日本在抗戰期間,想盡各種方法要百姓把漂亮的鐵門拆掉,甚至要台灣學生利用時間去撿金屬類物品上繳,說是要為聖戰造飛機、製大砲...等,說穿了,根本是在要台灣百姓做牛做馬,而連學校都要分台灣人或日本人不同班,這也難怪他們戰輸了,台灣小孩要把日本小孩當馬騎,而富貴人家要把雕花鐵門裝會回的原因。殖民對台灣或許有不少貢獻,但對台灣人民的尊嚴可是踩在腳底下的啊!

其次,還有【雞肉絲菇】及【最豐盛得祭品】裡就提到,許多野生植物和三牲都自家養或野外採摘,美味可口,在青黃不接時,它就是救命的食物;而雞鴨魚肉普遍自養,即使事常買來,這種種動植物哪有甚麼抗生素和農藥殘留?反觀現在食安問題重重,讓人有不可同日而語的慨嘆!當然書中還順便提到舊時代的保守、舉凡談戀愛、穿著、工作的勤奮任命、舊時府城的許多飲食糕點及街巷文化都很有特色,如今時局和人事、社會的幾度變遷,已經有些式微了,真得很可惜。我希望找時間再至府城作一次文化古蹟巡禮,吃吃小點心、穿梭在巷弄間喝喝咖啡、找找書中談到ㄧ些城市文化特有的影子,必是一件既有意義又很開懷的事呢!

閱讀完這本台灣文學書,我深深的反思,現在科技發達,以前沒有電話或手機,我們也不用像那時同齡的青少年一樣出去工作,能無憂的受教育、物質條件好太多,豈能不惜福?此外,我也體會到了當時農人的一大早就要起來種田養活一大家人的辛苦,常捉襟見肘,求借無門的窘境。內容提及府城當時結婚及訂婚的一些繁複習俗,我才知道原來在早期要訂婚或結婚要有那麼多道手續。穿著上,因皇民化政策,所以規定要穿和服,講話也要用日文,甚至連名字也都要改成日文,雖然當時是強迫性者,不能講母語是一種對殖民百姓亡國滅種的羞辱,小學生若忘記講了台語,則和當年國民政府剛來時實行統一國語一樣嚴格,以當時空背景言是殘酷霸道的,難怪反抗者前仆後繼而出。

如今時移境遷,國際交流頻仍,我以現今角度看,覺得其實這也算是一種語言文化的交流。但日本當年卻非如此,才會令台灣人那麼抗拒日本行動,當時也是處於非常緊繃的狀態,戰爭不斷的發生,百姓民不聊生,犧牲無數英靈。唉!我邊看這本書邊想像著,如果我是生在那個時代,我的人生命運又將如何呢?我還找妹妹跟我一起想像,我們邊想邊笑,非常開心。我也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學看。在看完後,發現這本書寫法非常有趣,打破了我們對台灣文學枯燥的觀念。真的體悟超深,老師的介紹讓我對閱讀書籍有更深的認識。

(三)問題討論

日本雖是我們的鄰國,但仍虎視眈眈地利用多種方式想要擁有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