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滋味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八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資處科-一年08班號余昀晏
指導老師: 鄧朱雅  
書        名: 自由的滋味 彭明敏回憶錄-彭明敏回憶錄
作        者: 彭明敏
譯        者: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單位
出版年月: 1988年9月15日
版        次: 第八刷

內容

(一)內容簡介:

自由的滋味是什麼?望鄉的心情又是什麼心情?本書作者彭明敏,以他親生挫折與奮鬥的經驗,為流浪海外的台灣人提出有力的證言。本書是六十年代台灣知識份子參加政治運動的心路忠實記錄:她詳述戰前戰後台灣人的苦悶與成長,以及在動盪社會中台灣人對名主理想得憧憬與追求。彭明敏涵是台大政治系主任,他重旋院頭入社會有重台灣流亡海外,這一條曲折的軌跡,是個人生命的擴張,也是鄉土力是的縮影。凡關心台灣命運者,都應一讀。

(二)閱讀心得:

此書描述著彭明敏自己親身經歷的戰亂、戰爭動盪不安的複雜心情以及政治的欺壓……等。以歷史而非政治的角度看來,過去台灣的蔣政權是個既不民主也不自由的威權體制政府,這樣一般的事實對象我這樣的年輕人不過是「史事」罷了,但對許多台灣人而言卻是真實的人生。在那樣黑暗時代之下,總會有人挺身發出不平之鳴,其中之一那就是彭明敏先生了。「台灣自救動物宣言」中慷慨激昂的對民主、司法、自由、經濟、國家體制有許多拙磨他本人也因此宣言被國民黨以叛國罪判刑。

為了面對那些黑暗勢力,彭明敏趁著勢力的權利無人可比時,試圖打倒他,宣揚「台灣自救運動宣言」,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的知識份子風骨實為人所動。物換星移,今日台灣的政治局勢已來到一個不同的狀態,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評鑑顯示台灣已是完全自由國家,今日平等開放的社會比較過去的台灣,全民與責任、自由與法治已充分體現在人們的生活。

第六章裡頭他提到「現代國家組成的基礎不在於種族原始、文化、宗教或語言,而是在於共同命運的意識和共同利益的信念」,北京將我們的台灣割讓給日本,為的是要保護中國大陸的利益並避免日本進攻北京,當時台灣全島的村莊開始自覺他們是居民,他們才開始發展出共同利益的信念,之後日本統治50年間,日本推行了同化政策,重整經濟,發展交通系統,推行教育,為的就是要強化我們的共同利益的信念,但卻失敗了,反之年輕的台灣知識份子在自治運動中,更加磨練強化台灣人的自覺。

「建國的基礎,不在於種族原始、文化、宗教或言語,而是在於共同命運的意識和共和利益的信念。」這是我在本書中最有收獲得一句話,電視上來來去去的政治口水攪亂了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名嘴與政客消費族群的言語皆非為國為民。但從新加坡、美國等等國家在說明一件事,國家的組成勢超越種族與文化的!因為國家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人民謀取福利!為了展現人民的共同意識,這也正是人文社會精神關心人的具體展現。

但又何為「真正的自由」?是指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限制在法律規範之內,不受別人干涉的權利。但自由應該是要有所規範的,不能侵犯別人的自由與權益,也不應有所謂的必然之惡。台灣民主體制似乎不斷向前邁進,但台灣究竟是不是屬於我們的土地,生活在這裡是否能給人民保障及安全感,留給我們台灣人最大的自行省思。國家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人民謀取福利!為了展現人民的共同意識,這也正是人文社會精神關心人的具體展現。都應該真正把心思放在台灣人民的身上,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與自由。但又何為「真正的自由」?是指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限制在法律規範之內,不受別人干涉的權利。但自由應該是要有所規範的,不能侵犯別人的自由與權益,也不應有所謂的必然之惡。台灣民主體制似乎不斷向前邁進,但台灣究竟是 不是屬於我們的土地,生活在這裡是否能給人民保障及安全感,留給我們台灣人最大的 自行省思。國家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人民謀取福利!為了展現人民的共同意識,這也正是人文社會精神關心人的具體展現。都應該真正把心思放在台灣人民的身上,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三)問題討論

彭明敏因為那一次意外失去左臂,那有曾經討厭過自己嗎?或者一絲厭惡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