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路代代相承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三年15班號林勇全
指導老師: 王瑞璧  
書        名: 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作        者: 謝里法
譯        者:  
出版單位: 望春風文化
出版年月: 1999年5月12日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藝術家、美術史家、畫家、藝術理論家......作者謝里法先生是個全能型的藝壇風雲人物,將原先一九九六年連載於«藝術家»月刊的«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外篇集結成書,二十二位畫家們的故事及許多輕鬆趣味的攝影,紀錄了上一代畫家的身影,補白了台灣美術運動史,也讓人遙思當初台灣藝文界的浪漫,作者在自己所見的上個時代裡,參與並編織了無以數計的大小故事,並為現代揭開畫家鮮為人知的一面。

(二)我的心得:

似乎藝術家都給人一種孤僻,常人難以理解,及不理塵世浮喧的神祕感,而前輩們隱約還帶有點執著的印象,堅持著自我的理念,將一生的熱忱做為動力,行走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無論過程順暢或顛簸,他們面對藝術時卻始終保有赤子之心,他們是作者的上一代,而對我這種初涉美術領域的小後輩來說他們已是遙不可及的累世的無名老師。這些百年不曾交軌的時光僅能透過作者拍攝紀錄的畫面來彌補,遙望著那充滿風霜的久遠年代。

經過幾個世代的交替,戰後光復等詞彙在安逸的現代人心中已逐漸淡去,並慢慢顯得陌生,我們難以想像在當時相對保守的環境追求理想是多麼艱難,就像書中描述的:「戶外寫生要領裡,最重要的不是怎麼畫,而是如何才不被人捉去,警察、憲兵、軍隊或是便衣都可能捉人,只要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沒有人會認為我這麼說是故意製造緊張感」,「告訴你們什麼地方才可以畫,比什麼地方不可以畫更切實際」(P.41),在那個嚴謹的時代裡,連寫生這麼一件輕鬆休閒的事都變得如此緊張,比照現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環境,時過境遷,台灣社會也逐漸開放,不知不覺中幸福的我們享受著歷史磨合及吸收經驗後而生長出的,這名為自由的果實。對於沒親身經歷的事總是難以感同身受,而錯過的年代也令人充滿猜想,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名鼎鼎的畫家藍蔭鼎,也是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且生平略知一二的畫家。作者將藍蔭鼎的故事擺放在第一個位置優先介紹,並用「他是全島畫最好的畫家」來形容,作者還見識過藍蔭鼎自我推薦的功力,他不僅是個畫家,而且是一流的推銷員,即使善於替自己吹擂,卻從不貶低別人的畫作來提升自己的高度。

從作者幽默的敘述口吻可以想像,前輩們當時同處美術界,私底下彼此熟識,難得相聚時互相調侃揶揄,好不歡樂,雖然不久後又得分散各地,但依然保持聯絡,其中誰開了畫展,老朋友們一定會去捧場,畢竟這個美術圈,也就是你我用青春熱忱共同撐起的一片天,即使看著彼此逐漸年邁的身影,感懷中的淡然想必多於哀傷,因為這一生都有著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相伴,時光也許帶的走一時的青春年華,卻永遠切不斷他們用筆墨顏料所連繫的牽絆,無論是鬥嘴切磋也好,討論創作也罷,在數不清的歲月裡,因美術而生的一群畫家們在動盪環境下淬煉出了他們的真摯友情,我想這比起任何畫作都更適合稱為藝術,也許他們從未離開過台灣,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前往未知的仙境繼續追求並延續自己所愛的美術。

他們留傳給後輩的,除了作畫的技巧外,還有一種名為"文化"的養分,養分滋潤了民族的根,根扎穩了枝葉自然就會茂盛,而文化來自於親身更來自於代代的傳承,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台灣血脈的傳承者,成長茁壯,讓台灣文化在時代洪流的沖刷下得以屹立不搖,並且不斷的交接,雋永的流傳下去。

(三)問題討論:

日新月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接收到全球各式各樣的風俗特色已是相當普及,其中又如美國好萊塢電影、韓國電子競技、日本動漫等等更是被認作最具影響力,各方領域引領主流的強勢文化,而在與各國交流頻繁的現今,台灣文化如何在改革創新及本土傳統之間找到平衡點,並於全球百家爭鳴的市場中尋得一席之地,這是最貼近我們的生活,也值得去深思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