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一年13班號王毓欽
指導老師: 虞彬彬  
書        名: 我所看到的上一代
作        者: 謝里法
譯        者:  
出版單位: 望春風
出版年月: 1999年12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此書是由謝里法先生描述他所接觸的畫家其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軼聞;經由他的筆,一一呈現在眼前,也讓我們藉此了解上一代的人生歷程。不同的畫家,會因其人格、素養、性格、創作理念和趨勢,就會產生不同的畫作。而作者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寫的內容雖然只是一些生活趣事,卻常藉由其生花妙筆,描寫出畫家的性格、素養及做人處事的思想和態度,讓後輩了解到上一代的故事情節,走進時光隧道,回味其中的意境。一個豐富的人生是由不同的生活所累積的,而作者筆下的畫家卻有不同的性格,也將其歸納成幾種類型─溫文高雅型、哲理思考型、穩重沉著型、書生型、實幹型、大哥型。這些畫家盡情揮灑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也創造出精彩的大時代;為台灣學增添色彩。

(二)我的心得:

  人類的生命歷程是由不同新舊時代所堆砌而成的;而不同的民族會有不同代表性的文化,所以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有強壯的根,枝葉自然就會茂盛。然而,會有很多方法來了解上一代的文化始末,例如:口耳相傳、文字解說、探討文化活動、藝術作品…...等。就如此書而言,作者蒐集了二十二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除了寫「看到的」、「知道的」、「聽到的」、「查到的」,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描寫,就好像上演一部精彩的電影情節,不僅讓讀者明白上一代的藝術家思想,也引導大家對藝術的重視,開創出嶄新的新時代。

  在這二十二位藝術家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遊戲中相遇的畫家─薛萬棟,這是由作者筆下第一位出土的畫家,根據報導文字的描述,薛萬棟是一位未受到重視、默默無名的畫家,卻因一幅「遊戲」的作品,讓作者以一節的篇幅敘述作品的內容與風格而重見天日,改變了往後的命運。有趣的是─作者與畫家從來沒見過面,只是藉由記者所採訪,拍攝下來的照片,才知道畫家的真面目。等到有緣相見時,畫家卻已經中風,言語行動都不方便了,實在令人感到遺憾。薛萬棟先生的創作歷程十分的坎坷,如果沒有作者因為只想充實「府展」的氣氛,才順筆介紹這幅偶爾發現的好畫,可能在美術史上不會出現「薛萬棟」這三個字,更何況「遊戲」的原作是其一生的嘔心瀝血之作。有些畫家只知道創作,卻不知如何去好好的保存,薛萬棟曾經表示過,只要我們政府有一間美術館,他十分願意將「遊戲」這幅畫無條件的捐獻出來的話,至今,此願望仍然沒有成功。如今,薛萬棟已經去世了,也代表台灣的老畫家老年之後,是否也不會出現藝術的奇蹟?

  台灣的經濟起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然而,台灣美術史卻沒有與其並駕齊驅,靠的只是各個畫家對於藝術的執著,所產生的格局,而有些畫家卻等不到大放異彩時就終老一生了,想一想,是台灣藝術文化的悲哀。不過,還是有些畫家是例外的。本來畫家靠的是視覺觀感及生活經驗所累積的創作靈感,形成一幅幅的畫作,不僅要超越自己的思想理念,更要走出時代的格局,才會有創世紀的作品,讓自己的生命多采多姿,發展出多元化的人生。除了這些,欣賞藝術的觀眾也十分重要。不要隨意批評畫家的藝術作品,要有正確的理念,才能點出其中的意境。而文學家更要以大器的態度來描寫藝術史,要跳脫自己的思想理念及行為風格,完全為畫家來發聲,這樣才能創造出全新的境界。

  「上一代」雖然距離「新世代」十分遙遠,但可以上一代的文化歷程為借鏡,畢竟新舊時代是以「文化」作為聯繫點,缺一不可。而新生代不只要將上一代的豐功偉業發揚光大,也要積極的創造未來。如此一來,才不會虛度光陰。

(三)問題討論:

為什麼要提昇台灣美術就必須先從工藝美術做起呢?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到處可以看到屬於台灣人的創作,有此可見,人才濟濟的台灣,各項文創作品都令國際人士驚艷;我想在台灣應該可以將藝術充斥在生活的周遭,如此一來外國觀光客來到台灣,就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屬於台灣文化的創作,藉此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