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記事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一年12班號黃微庭
指導老師: 辛幸儒  
書        名: 福爾摩沙記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Far from Formosa
作        者: 馬偕
譯        者: 林晚生
出版單位: 前衛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7年05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本書藉由「馬偕」本人,述說著在台灣傳教的過程與醫療情形,他毫不畏懼的在一個異教徒環境下宣導他的福音,再受人排斥和憎恨時,他也沒有因而放棄,用盡心力來幫助台灣,就算面對了困難,也會坦然接受,因為知道那是上帝的試煉,好幾次都差點賠上了性命,但那堅毅的心靈,讓人尊敬與敬佩,在醫療方面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從遠本孤身一人演變為因為他而開始學習傳教的學徒和開始相信福音的民眾,他的所作所為不再是虛偽,那是真誠的呈現在世人眼前,他熱愛這遙遠的福爾摩沙,為了在福音裡服事那裡的人,即使賠上生命千百次,他也甘心樂意。

(二)我的心得:

馬偕在年輕時就來到了台灣,他選擇的傳教地點在當時都讓人驚訝,都是異教徒的國家,是要如何在當地傳教呢?這個問題毫無疑問的,被馬偕給打破了,他堅信著上帝指引了他的道路而選擇了這個方向,在北台灣他開始一點一滴的開始宣傳福音,當地人民理所當然的會產生憤怒和厭惡,從而做出傷害人的舉動,可馬偕沒有因此被動搖,也因為他的堅毅,漸漸的人們場開了心房接納了他,也學習了他所帶給他們的福音,在各地建起了一棟又一棟的教堂,讓人們能去那裡聽取馬偕的福音,再經由人們往外宣揚,對於上帝感到興趣人都聞名而來,從只是想聽聽轉變為信任於上帝,這樣的轉變,都是馬偕無私的奉獻所造就的。

馬偕不只在台傳教,也會幫忙醫療因病痛纏生的人給予適當的幫助,在北台灣建起了醫院,讓病患能得有舒適的環境和更有效的治療,因為這樣,各地的病情才得以緩解,被受治療的人也開始接受了福音,治療好的人會在外宣傳自己是如何受到幫助解除了病痛的侵擾,再帶自己妻兒去接受上帝的洗禮,馬偕的醫療技術帶給了台灣民眾,如溫暖光芒般的救世主。

為了能讓台灣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在國外的幫忙下,募集到了的資金,蓋了一間牛津學院,讓我們能得到更豐富的知識來看待這一切,馬偕不只為我們創建了一所學院,也建了一所讓女生能就讀的學校,女生終於能得到學習的地方,多虧了馬偕,讓台灣人多了對外界知識的熱情和眼界。

在面對台灣獵頭族時,他也能勇敢的去接受,看著他們對於獵殺漢人的人頭視為榮耀的象徵,馬偕想試著宣傳福音,可顯然這些人可能會不了解,原住民是個熱情奔放的名族,但因漢人侵占他們的土地把他們趕上山區,讓他們極度憎恨漢人,所以才會覺得獵下漢人的頭事一件非常榮譽的事,或許換作是我們,別人強行奪走我們的任何東西,我們也會非常生氣,隨即產生仇恨心,這樣的報復心態是對的嗎?當報復完成後,得到的只不過是一時的痛快,報復不能改變一切,要學習去接受、原諒,馬偕在原住民的部落都無法宣傳些什麼,但馬偕相信著,那些原住民絕對不是殘忍的獵殺者,只是還沒有方法能去幫助他們了解殘殺是不對的,殺戮除了帶給人傷害之外,也讓自己沾染上了別人的恨意,放下一切,時間會沖淡一切。

馬偕在台的二十幾年來,研究了台灣的植物與昆蟲,分類出了原生種與外來種,他主動去了解各地的部落,讓福音能夠有更多的台灣子民知道而來信仰,也在各地的探訪中,得知了信仰是隨著民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中去宣傳福音,而不能違反到他們的禁忌,每個族群都有各自的禁忌,當宣傳福音的方法在這個地方有用時,在另一個地方可能會產生排斥,所以馬偕才會努力的去學習很多種傳教的方式,只為了讓他們明白上帝的重要,他為了這塊土地,創造了很多希望,他比我們更熱愛台灣,馬偕將一身奉獻給了台灣,在上帝的光環下,長眠在這他所改變的土地「台灣」。

(三)問題討論:

當我們選擇踏上了一個陌生的道路時,連前方會到達什麼樣的地方都不清楚,我們還能像馬偕一樣堅定的往前走嗎?一個人對於他選擇的道路會產生疑慮,但馬偕卻一路下來堅信這自己所選的路,我們為什麼會不敢往前走,因為我們沒有像馬偕那樣一直看向前方,我們害怕而停頓,不停的往後看,想說一走錯路,再回去就好了,我們要往前看,往前走,沒有一條路是輕鬆的,學習馬偕,堅信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