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本書
參賽主題: 臺灣歷史記憶的二十本書  
作        者: 樹德家商一年06班號劉芝吟
指導老師: 王品文  
書        名: 倒風內海
作        者: 王家祥
譯        者: 菜蒸美•林含怡
出版單位: 玉山社出版
出版年月: 1997年10月
版        次: 出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因為異族人的侵入,然而時代也逐漸正在更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為了不被淘汰而努力學習是很重要的想法,文中有提到〈P.116〉:「這些常屋是大員人捕魚時所居住的漁寮,有時乘著竹筏到南邊的漁夫灣,和赤崁社的親戚一起進入鹿場捕鹿,或把漁貨換成榖粟芋粿。他們是赤崁社最會貿易的親戚和航海者。只不過,漁夫的捕魚技巧輸給漢人的大漁網,逐漸失去海田和魚群,只好回陸地專心捕鹿;不願離開的人,便開始學習使用漢人的漁具。」

(二)我的心得

書中一開始作者以西拉雅族的生活型態來觀看世界的歷史變化,從這裡可知道荷蘭人是如何統治和壓迫我們。在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領福爾摩沙的北部,並到處開墾進而帶動經濟,直到現在還能看到他們所留下的證據。

原本一開始,剛看到這本書時,讀了幾頁之後沒什麼興趣太無聊了,但反覆回來之後,漸漸有趣、生動了起來,書中講述荷蘭人對我們這塊殖民地做了什麼改變,他們利用優越的技術製造出食物及武器,用來抵禦外患在艱難的生活中存活,荷蘭人除了製造食物和武器外,再建築方面也是一等一的優秀。西元1625年,城牆以使用磚石築成,可看得出技術的先進和獨特的想法。

雖然荷蘭人來臺開墾土地,教我們種出多樣化的農作物,卻也同時讓我們所保有的文化逐漸消失,其中書中提到:「大園設幾乎被荷蘭人所帶來的風俗和姓養給淹沒了,在異族的統治下快消失了吶!」,而我們既信任又崇拜的神明,在荷蘭人來臺後徹底改變了,書中也提到:「荷蘭人來到這裡之後,便施咒把詛咒和惡源帶給我們,讓我們痛不慾身,並威脅和壓迫我們如果不遵從就永遠無法治好!」這種言語上的威脅,就是身為殖民地人民的悲哀啊!有苦說不出。

我覺得每個歷史的演變過程都跟「信仰」這兩個字有關,例如:秦始皇是法家思想,掌握政權,實施中央集權是一位暴君,最後導致秦國滅亡。有時候「信仰」會改變一個朝代,會使一個朝代滅亡或興盛,而對於西拉雅族的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重要的風俗習慣,對於荷蘭人來說卻是惡靈的象徵代表,他們認為耶穌才是偉大的救世主,其中書中提到:「化解族人對他的敵意,送出需多稀奇古怪的寶物,並宣稱是「主」送給信徒的避邪之物。」能看得出姓養的不同與想法的衝突。然而我覺得無論是什麼樣的神、什麼樣的信仰和什麼樣的風俗習慣,只要能融入在其中,都沒有任何的差別產生。

最後在書中提到:「戰艦上的砲手算的準赤崁城栅的距離時,一聲令下,放出轟然巨響與雷電閃光佔滿整片天空,分不清是火煙或霧鹿瀰漫於海岸之上,地上滿是血跡斑斑。」我覺得戰爭雖然很可怕,但為了保護家園、為了抵禦外患,不得不戰爭、不得不抵抗,但這些苦苦等著回來的婦女,卻是因戰爭的關西造成無家可歸、無處可去,我想每換心的朝代、新的統治者、新的制度,都為了擴大領土抵禦外患而戰爭,但那些無辜被波及到的人,那些無辜的人、那些因戰爭而流血的人,並在戰火中犧牲的人又如何呢?這是我對於生活在古代人的辛苦感嘆!透過這本倒風內海的書籍讓我了解到台灣歷史的演變過程中,荷蘭人占領臺灣後的開墾、建築和制度的規畫,其中的制度是我們要學習和改進,也算是另類的收穫吧!

(三)問題討論

戰爭會使得家庭破碎,讓那些家屬悲傷到眼淚無法停止,因為某些個人的私慾而產生戰爭,使得戰場上血光紛飛一片死寂,從春秋戰國開始到清朝,一直都有戰爭死傷無數,還好現在是擁有法律責任,一但犯了錯就會有處罰賞罰分明,不會債像以前一樣一犯錯就誅殺九族,不過我們所推行的法律制度也有區點,仍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