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
參賽主題: 施政主軸:臺灣文學  
作        者: 樹德家商-觀光科-一年23班90號沈柔蓁
指導老師: 陳蕙琳  
書        名: 無花果
作        者: 吳濁流
譯        者:  
出版單位: 草根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1995年7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當時的抗日戰爭是自發的,而不是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既沒有橫的連絡,也沒有縱的系統。台灣人在無意識中,認識台灣是自己的祖先所開拓的,我們做子孫的,有保護它的義務。我們的祖先,經過無數的艱難辛苦與努力建設起來的村莊,每一寸土地都有祖先留下來的汗、血與淚。(P006) 這本書是在描寫在台灣光復後,整個台灣就熱衷於政治,在之前也有台灣文化協會的運動,政治的熱衷並不能與衝突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畫上等號,是普騙大眾對實現自己權力的重視與否,有時候可能受到壓迫,但政治的運動、人民的權力的爭取似乎一啓動就很難停得住。

(二)我的心得

拿到書單看到「無花果」這三個字就覺得很特別,於是就下定決心要去了解這本書命名的意義,也就選擇了這本書做為讀書心得。無花果-雖無賞心悅目的花朵,卻總能在被踐踏的土地上,悄悄地結起纍纍的果實,我想作者以無花果為書名是希望人民的精神能像無花果一樣不管環境多麼坎坷都可以堅強的支持下去,然後開花結果。

四百年的台灣歷史,處處充滿著抗爭的血與淚。清領時代的抗清、日據時代的抗日,反抗貪官汙吏、反抗殖民統治、反抗專制獨裁。終於,日本投降,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在處處洋溢著回歸祖國的喜樂之下,不到兩年,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了,又稱之為「二二八大屠殺」。該事件的導火線是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而引爆衝突,隔日並觸發台北大批市民的暴動、示威、罷工和罷市,多少菁英死於祖國幻夢中;多少百姓死於同胞槍砲中,雖然沒有親身經歷當時的事件,不過真的很感傷。

幾十年來,因為台灣一直處於戒備狀態,誰也不敢在公開場合提到這件事,但是受難者家屬心中的痛與怨卻沒有隨著時日消失,反而擴大了「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心結。一九八七年,結束戒嚴後,二二八和平運動終於開始推展,專家學者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調查報告出爐,並有二二八紀念碑的設立。一九九五年,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家屬致歉。一九九七年二月,台北市政府行政院宣布每年二月二十八日為「和平紀念日」。不管是政府或民間所做的這些努力,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死者在天之靈,撫平受難者家屬心中的傷痛,並促進全民的團結。

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的作風是民主的,他經常告誡部下,並且下令,警察出勤不得帶槍以免惹事上身,反覆叮嚀不知說了多少次,警察和專賣局的查緝人員,不但隨便帶槍,甚至隨便開槍,不幸的事發生顯然是他們違反陳長官的指示的後果,已經毫無寬恕原諒的餘地。現在我們要求民主,準備實行憲政,民主憲政脫離不了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就是政府與人民大家都守法。政府要人民守法,政府本身就要先守法。我們現在很幸福應該慶幸不是生在那個動盪的時期,可以不用面對恐怖的戰爭及和家人分離的痛苦,希望世界能永遠和平,各國間的交流跟了解是不可或缺的。我們離真正的民主還有一段距離,台灣被政客操弄成只會分藍綠,一味支持,不知所以然。不合乎期盼的都要批評,唯有嚴厲的批評才會有更好的進步。多次的政黨輪替人民會看清政客的真面目,也會知道什麼才是合乎人民的利益,加油吧台灣!加油吧中華民國!

(三)問題討論

台灣要怎樣做才會好?
台灣必須靠轉型,轉型做一些新興國家做不出來的產品或服務,才能提高所得水準。出生率也必須上升,新生人口是消費成長最大的動力,也提供未來的勞動力來源,所以政府應該鼓勵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