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
參賽主題: 施政主軸:臺灣文學  
作        者: 樹德家商-流通管理科-一年06班21號康柔萱
指導老師: 葉曉雯  
書        名: 魯冰花
作        者: 鍾肇政
譯        者:  
出版單位: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4年11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魯冰花這則故事是說一位小孩對繪畫很有興趣並且有著很高的天份,學校來了一位新的美術老師,被他的畫吸引住了,因此慢慢的指導他,並且幫助了古阿明一家人的經濟危機,老師把這位小孩的作品拿出去比賽,最後主角得了跟他母親一樣的病,因病情嚴重,而家裡又沒有多餘的錢付醫藥費,就再他得了第一名那天,這位小孩也因此而過世了,即使得到的第一名也已經看不到。

(二)我的心得:

主角的家境貧困,阿明的老師激起了他的畫畫天份,讓阿明有了希望、有了努力的目標,讓他知道,如果更認真,他就可以參加比賽。但是純樸的心總是敵不過現實的社會,因為老師的離去,因為家境的不允許,讓他失去了夢想,讓他心灰意冷,小小的年紀就曉得社會的冷暖及現實。在那個時候的年代,富有的人很少,所以大家以苦為樂,互相扶持,所以有著鄉土的情感,以及現實的冷酷。我在想,那時候的日子那麼苦,大家還是努力撐下去,為的是什麼,支撐下去的力量在哪裡?是小孩子?是因為樂觀還是種種因素?也許以前年代的人容易知足,容易惜福,所以不會有太大的牽掛,他們用天真純樸過他們的生活,雖然我們比以前富裕,但是我們沒有快樂的心,沒有純樸的心。六零年代的人努力走出困境,努力走出貧窮,不向貧窮屈服,但是主角的故事,到了最後讓他投降、讓他失落沮喪,讓他覺得現實生活就是這樣,讓他帶著遺憾的離開。他出生於貧窮的農家,描繪出了富人的醜態,不公平的訴求,作者一方面為農家吶喊,一方面也感動了所有的人,我喜歡電影,也喜歡書,這一切讓我了解到,社會上存在的現實面,也許是無法解決的,但是,努力活在窮困,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每次看電影,每次都會哭,主角的姊姊為了弟弟好努力好努力,弟弟過世了,也成全了他的夢想。

「上天造就這樣一個天才,卻又讓這天才得不到發光的機會。」時代的背景或許會壓抑一個人才的發光。古阿明擁有繪畫的才能,卻因為環境的困苦,當懷抱夢想的幼小心靈遇到一個懂他的知音,他對夢想更堅定了,當全世界說著有錢有勢,至少有個人聽他說夢想的美麗。但小人物終究不敵環境的險惡,在這蒙蔽的時代,他對夢想的信念被踐踏的一文不值。「畫那些玩意,又不能當飯吃...」,「萬一輸給那窮鬼的小孩,我還能見人嗎?」兩句話真切的反應了社會問題,生活的困苦不允許看似奢侈的欲望,每天都在煩惱明天,更別說那遙不可及的未來。眼前除了節制還是節制,古阿明的夢是奢望,甚至連提起畫筆都不被允許。而權勢人家不必為了明天憂愁,他們在意名望與地位,輸贏是他們生活指標,甚至決定了他們說話的影響力。身份看見了人性醜陋的一面,在那背景,這是兩極化甚至透明化的無奈。這個社會上富裕的大戶人家與貧苦的小家庭兩者生活的大不同,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貧富差距與生活上的差異似乎沒有改變過。

「沒有死的時候誰也不理他,死了,再來天才天才...。」這是書本最末再次引起讀者思考的對話。是否生死是貧困人家受矚目的關鍵?即使擁有才能,擁有夢想並努力實踐,沒有身份也無法站出頭嗎?身分決定夢想的實現與否嗎?

「人因夢想而偉大」,這是我在書中所體會到的。書中的主角古阿明就是因為愛畫畫,起初雖然無法獲得大家的認同,但他以一分的天份和九十九分的努力,再加上郭天雲老師的出現,帶給他無限的希望,且充分的發揮長才。過程中難免有些挫折,但仍用盡心力的彩繪屬於自己的世界。學習如何追夢,如何築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不僅僅牽扯到往後的生活,幸福,甚至是一輩子。

我們生活在繁華的社會,大多數人選擇平凡的過完一生,總覺「夢想簡直是遙不可及的星星,既然是伸手觸不及的,那就別妄想了!」抱持著這種想法的人,雖然過完了平淡的一生,卻遠遠不及阿明那短暫的花開,一剎那的閃耀,深深的抓住了讀者的心,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的執著於自己的夢想,且努力不懈,也許也能像他一樣的發光發熱。抓住自己的夢想,用盡全力的向前衝,就算跌的遍體鱗傷,也值得!

(三)問題討論:

貧富不均的問題該如何解決?聽天由命?我覺得家境貧困或是富有並無法自己決定,貧困的人雖然可憐,但卻也只能低頭苦幹,幹出自己的一片天。像幾天前才剛過世的王永慶先生,他是賣米起家的,卻可以從底層慢慢做起變成台灣最值得尊敬也最偉大的企業家。這個例子,就足以鼓勵所有底層的人,只要努力不懈也是有成功的機會,不要把貧困當成是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