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參賽主題: 高職組-本土台灣、生命教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餐飲科-三年19班號蔡玉婷
指導老師: 曾炎珠  
書 名: 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作 者: 何權峰
譯 者:  
出版單位: 高寶
出版年月: 2010年10月
版 次:  

內容

一、內容簡介 :

人一旦執著於某個問題,就容易因為太過於鑽牛角尖而看不到其他的出路
當我們陷入困境,不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反而應該思考如何突破眼前的僵局?其實人的「態度」才是化解困境的要素,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在於自己是否願意去嘗試、去努力。本書提供不少發人省思的小故事,提醒人們跳脫灰暗情緒的牽絆,對凡事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當我們打開自己的心去面對並接受現實,會發現放下所堅持的,不在執著於那個點,不但釋放了對於「心」的束縛,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心境自然就變得更豁達了。這是一本值得人們參閱並且在心靈上令人感到受益良多的勵志書籍。

二、我的心得

人生就像各式各樣的線上遊戲一般,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必須達成指定任務或消滅怪獸才能得到寶物並提升經驗值和等級,而遊戲和人生的差別只在於虛擬和現實,唯一不同的是,遊戲可以暫停、可以重來,但人生就是現場live的演出,無法彩排、無法回上一頁、當然也不可能重新開始,所以在人生這段旅程上,踏出每一步之前都必須謹慎的思考和判斷,若不小心掉進陷阱裡,要爬上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人一輩子活在世上,總不斷在追求,而那些目標不外乎是事業上的功名利祿、親人間的天倫之樂、朋友或伴侶間的永恆、還有想盡方法讓自己的夢想實現,但是人生這道關卡並不是完全照自己所預期的狀況在前進,也難免會在這段旅途上遇見挫折和瓶頸向我們打招呼,這個時候最重要的,除了家庭的溫暖和朋友的支持以外,就是自己的心態了,而一個人活在世上,醒著的任何時刻都存在著選擇,所有主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可以選擇從此墮落下去,自怨自艾的活著,葬送美好的前程;或是努力排除萬難,克服自己的不足,在挫折中找到希望,接著收穫一路上辛苦得來,珍貴的無價之寶。能不能跨越障礙到達成功的頂峰?或是捶胸頓足對著失敗嘆氣?完全取決於自己,因為大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是面對事情的心態和想法。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遭遇困頓、面臨難題時,要他改變心境不是很容易,除非有相同的經驗發生在自己身上過,否則以旁人的立場來講,是無法深刻體會陷在問題中的人是什麼樣的感受的。這時候要嘗試「跳脫」,跳脫負面情緒的牽絆,千萬別成為情緒的魁儡,被它綁住受它操控。但,說的容易做的難,人們渴望被釋放,卻也拒絕放下,只有當你放下抓住的,它才會釋放你。不妨放自己幾天假,讓身心疲憊的靈魂暫時得到解脫,到深山接受芬多精的洗禮,或到海邊讓清淨的海水洗去充滿雜質的心靈,放下紅塵的束縛,用心感受、接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大山大水之中,就不會把自己侷限在小格局裡。

陸游有首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也了解這句詩的涵義。當事情看起來似乎走投無路的時候,新轉機往往乍然顯現。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生活上,例如:人與人的紛爭、情緒的起落、感情的分合、生命的無常等,雖然有時事實很難改變,但只要轉個念,馬上就海闊天空了,就像哲人卡斯特納達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不是讓自己活得悲慘,就是讓自己活得堅強。兩者所花的力量是一樣的。」有時候你會發現,當你多看多聽之後,你將停止抱怨,因為比你苦的人多的是。其實外在的黑暗並不可怕,而且每個從黑暗走來的明天,在到達黎明前,都會看到陽光再現。

你選擇記憶什麼,就有什麼樣的過去;選擇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現在;選擇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遇到困境時,心境改變、態度改變、情緒也就改變了,這就是本書所要告訴讀者的重點:「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三、問題討論

人類是渺小的,看看廣大的世界,想想你的問題,你不覺得把一些小事都看得太嚴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