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主題: | 高職組-本土台灣、生命教育 |
作 者: |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二年12班號曾俞儒 |
指導老師: | 吳憲欽 |
書 名: | 遇見未知的自己 |
作 者: | 張德芬 |
譯 者: | |
出版單位: |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07年6月 |
版 次: | 初版 |
內容 |
|
(一)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你我而寫的生命故事,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未知,了解最真實的自我。若菱擁有令人羨慕的學歷與工作,但她卻感受不到一點喜悅?在一個冬夜巧遇一名智慧老者,與老人交談數次中,她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認識未知的真我,並了解愛、喜悅、和平的道理。若菱在工作、感情挫敗的衝突下,經老人的教導指點,連結身體、臣服情緒、定靜思想、察覺身分認同,心靈漸漸平靜祥和,在失敗中學會成長,找回全新而自信的自己。 (二)我的心得: 「你是誰?」智者第一個問題,人無時無刻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卻不知道最真實的自己是什麼?盲目地被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控制,仍然信以為真的覺得自己是對的。你真正想要什麼?在追求什麼?權勢、財富、健康或是快樂,終究一句話當你得到權勢、財富與健康,你都會很愉悅與自信,人在追尋的就是快樂。 「快樂」這兩個字好難阿!能真正活出自我與喜悅的人屈指可數,文中說明快樂是取之於外在的東西,一旦令你快樂的情境與事物不存在後,快樂也曇花一現。快樂更深奧的說法是喜悅,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是內心深處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外界無法搶奪破壞的,看著嬰兒的睡容與微笑,相信每個人都油然而生地微笑,發射出內心最單純的喜悅。 主角若菱與老人的交談中,發現老人所提問的問題,可以讓人放下手邊的工作,細細地思考找出答案,在生活中的小細節更發現有趣的事物,甚至拜訪老人的學徒聽取他們寶貴的經驗,雖然那些學徒不一定是名人,可以明確知道的是他們都活得很快樂很自信,思想漸漸明朗,心靈當然也會更開闊。 終身學習,當然不只有國、英、數,它們只是一個科目,並不會讓人思想改變,心靈教育才是讓人內心成長的方式,老人教導若菱找出自我,最真實的自己,傾聽身體給予你的感覺,在緊張、高興、憤怒時的差異;接納情緒,不論是悲傷或開心的事都必須臣服,因為事實已經發生了,無法改變,不如面對它接受它;檢視思想,可以藉由靜坐冥想、瑜珈來調節身體情緒,進而改變思想,閉目定靜思想幾分鐘就會豁然開朗;察覺身分認同,你適合什麼?你想要做什麼工作?你想要什麼伴侶婚姻?做你想要做的事,就會離你的潛意識愈近。 真我並不是取自外在的改變與影響,是內心更深處的想法,能不能挖掘出內心的真我?最基本的學習就是「我是誰?」能真正了解自己是誰,才能向「真我」跨上一小步,「真我」聽起來很遙遠,其實並不盡然,看你有沒有毅力去找出答案,抽絲剝繭一步一步找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活得開心自信嗎?這是學校教科書沒有的教材,但卻能受用一輩子。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文中感觸我最深的一句話,沒有人會無私的幫助你,只有自己,自己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你無法臆測每件事,只能靜下心來好好思索,這樣何嘗不是一種樂趣? 人生短暫但你可以讓它充滿色彩,在完全了解真我之後,你的身體、情緒、思想、心靈,都會獲得提升與平靜,在知曉自己想要什麼以後,就會要求自己做好不要懈怠,對身邊的朋友、同事、家人就會更加珍惜,每個人都能掌握人生的單行道,但要看自己是否能好好駕馭,活出自我、活出理想。 (三)問題討論: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下,你是否能面對壓力、消除壓力,發自內心地感到喜悅呢? 尋找真我的漫長路途,你是否學會體驗人生?愛惜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