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罪之最
參賽主題: 高職組-本土台灣、生命教育  
作 者: 私立樹德家商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二年06班號傅千瑋
指導老師: 曉雯  
書 名: 無罪之最-無罪之最
THE INNOCENT-THE INNOCENT
作 者: 哈蘭•科本
譯 者: 謝佩妏
出版單位: 宏道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1月
版 次: 初版

內容

(一)內容簡介

作者是美國的暢銷小說家,得過許多的大獎,近年來推出一系列的懸疑小說,頗受各大網路書店及雜誌媒體推崇,更被《紐約時報》讚譽為「天才作品」。本書是哈蘭近年推出的懸疑大作,看似毫不相關的人,隨著線索層層撥開的內幕曲折行進,令讀者不斷有柳暗花明之感,而沉浸再書中世界裡。複雜的人物角色和節奏緊湊的故事引發一連串的震撼,一如《出版人週刊》所表示--這本小說想必會重新奠定科本的文壇地位。作者擅於刻畫每個角色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特殊的人物與空間跳脫交雜,大大增加了故事的戲劇張力與驚奇。能夠獲得那麼多好評,實屬受之無愧,是本值得推薦的懸疑小說。

(二)我的心得

有些事情,錯一次,就足以改變一生。…
茫茫眾生處在黑白交雜的兩道,然而黑非黑,白亦非白,人性,就是在矛盾、誘惑、挫折與抉擇中扭曲成形,接著武裝、偽裝,然而,最原始的內在,仍無法拋去。

主角麥特,因一次的意外成為殺人犯,歷經牢獄之苦後,背負著「前科犯」的陰影在社會浪潮中翻滾。正當他找到了人生中的重要伴侶,準備與心愛的人共創美好的家庭,展開新生活時,曾經是殺人犯的案底,讓他莫名其妙的備受質疑,捲入一連串的命案中。其實主角的遭遇就跟社會上眾多更生人有著相似的地方,那些曾經做錯事,不論是有意或無意,出了社會要靠自己生存時,總是遭受別人有色眼光,或是旁人無情的翻舊帳打壓。他們無意的過錯,使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備受挫折與懷疑,儘管他們想要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但仍不輕易為他人所接受。人性,有時產生意想不到的強大力量,有時卻是脆弱的不堪一擊,因為一點點的風吹草動,一絲絲的細微小事,就足以將一個人對一直以來所熟悉的人的信任消磨殆盡,也可以讓一個人的對另一個人的真心產生質疑。如果這個社會多一點包容,多一些體會,多一點諒解,這個世界將會不一樣,犯罪會少一些,痛苦會少一點,每個人,不論是什麼人,都會獲得可以重生的機會!

麥特雖然不小心致人於死,但他難道就是一個壞人嗎?書中的探員與警察雖然對社會貢獻功不可沒,但在辦案期間也不乏作出泯滅人性、不擇手段的舉動,甚至為了破案,與惡名昭彰的罪犯合作掛勾,難道就是正當行為?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這世界也沒有一定的黑與白,人們都是生活在這黑白交雜的模糊地帶,有時茫然被潮流所牽制,有時對自我內心的呼喚不聞不問,抑或是汲汲營營於尋求靈魂的救贖,卻無法真正拋開隱藏在內在深處的枷鎖,所以只能一再的逃避,以為面對太陽,不看身後的影子,黑暗就不會存在。

書中人物為了忘掉深沉的過去,改名換姓,逃避過去真實的自我。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惹來一連串的風波與殺機,甚至連累自己身邊的人。然而,逃避,真的就是上上之策嗎?視而不見,問題就能解決嗎?曾發生的是,只會一直存在,事實,無論誰也改變不了,但是我們可以坦然面對,試著接納過去,也接納自己,試著找出現實與理想間的平衡點,致力於解決問題,才能提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進一步的勇氣與力量,去開創全新的人生。

人世間,只有黑白多寡的區別,而決定這個「多寡」的,只有「心」,而這個心應該獨立而自主,不被環境壓力所逼,也不被過去所糾纏,只要內心是無罪的,自己也就真的自由了!

作者擅用人性的矛盾、下層人士的無奈和正派人士間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表達書中角色複雜的背景與性格,再加以心思細密又節奏緊湊的懸疑故事,將所有人物緊密結合,就像鎖鏈一環扣著一環,讓讀者彷彿置身於書本中,跟著作者一步步抽絲剝繭得以揭開謎底的真相。

(三)問題討論

如果身邊也有像主角這樣無心卻又犯下無可彌補之錯的人,我們或是社會大眾,應該要用怎樣的心情與眼光去對待他們,給他們信心與鼓勵?